关于不懂就要问的名人名言有 谁有关于不懂就问的名言警句?
1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——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
释义: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。
2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——孔子《论语·公冶长》
释义: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,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、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。
3、不能则学,不知则问。——荀况《非十二子》
释义:有不知道的就要虚心向他人请教,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深入学习。
4、善问者,如攻坚木,先其易者,后其节目。——戴圣《礼记》
释义:善于探讨钻研的人,是先易后难,循序渐进,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。
5、好问则裕,自用则小。——先秦诸子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
释义: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,学识就会渊博精深。主观武断,就办不成大事。
扩展资料:
孔子好问的故事:
春秋时代,孔子被人们尊为“圣人”,他有弟子二千,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。他的《论语》是千百
年来的传世之作。
孔子学问渊博,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。有一次,他到太庙去祭祖。他一进太庙,就觉得新奇,向
别人问这问那。有人笑道:“孔子学问出众,为什么还要问?”孔子听了说:“每事必问,有什么
不好?”他的弟子问他:“孔圉死后,为什么叫他孔文子?”孔子道:“聪明好学,不耻下问,才
配叫‘文’。”弟子们想:“老师常向别人求教,也并不以为耻辱呀!”虚心好学,肯向一切人,
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,叫“不耻下问
关于不懂就问的谚语!
1.**好问则裕,自用则小。——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
自用:自以为是
喜欢提出问题向别人请教,知识就丰富,自以为是,知识就浅薄。
2.**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——《诗经·卫风·淇奥》
切:用刀切断,指加工骨器
磋:用锉磨平,指加工象牙
琢:用刀雕刻,指加工玉石
磨:磨光,指加工石头
比喻一个人品德的进修砥砺以及学问的研讨。
3.**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下问: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
思想敏锐而勤奋好学,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。
4.**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罔:迷惑不解
殆:精神疲倦
读书不思考,问题仍然不解;只思考而不读书,精神就会疲倦。指要有所收获就应多读书勤思考。
5.**闻一以知十。——《论语·公冶长》
听到一个道理,可以推知十个道理,喻善于学习,会动脑筋。
6.**温故而知新。——《论语·为政》
温习旧的知识,可以从中学到新的知识。
7.**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
努力学习而不满足,教导别人而不疲倦。
8.**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。——《论语·学而》
时:按时
说:悦,高兴
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也很高兴,指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。
9.**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我曾经整天不吃不睡去冥思苦想,但没有什么益处,不如去学习,可见学习之重要。
10.**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。——《论语·述而》
发愤学习而忘记了吃饭,快乐的忘记了忧愁,不知道自己快老了。
表示不懂就要问,不会就要学的名言是?
表示不懂就要问,不会就要学的名言是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
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,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、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。
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第五篇:子贡问曰:“孔文子何以谓之‘文’也?”子曰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‘文’也。”意思是不以向地位、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,形容谦虚好学。
扩展资料
一、基本信息
1、发 音
mǐn ér hào xué ,bù chǐ xià wèn。
2、用法
动宾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,形容虚心求教。
3、反义词
好为人师、骄傲自满。
4、示 例
真正的大学问家,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,不断完善认知,有时甚至不耻下问,全方位的汲取营养。
二、出处简介
《论语》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,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,至战国前期成书。
全书共20篇492章,以语录体为主,叙事体为辅,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。
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,与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并称“四书”,再加上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,总称“四书五经”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论语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